11月15日,我国北方多地正式全面进入供暖季,京津冀等地正在稳步推进“煤改电”供暖,北京也出台措施补贴“煤改电”供暖用户,降低用能成本。随着“煤改电”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如何保障电力的可靠供应?

2025年,北京市煤改电的用户已经超过137万户。如果遇到极端天气,北京电力用电负荷将达到2900万千瓦,将创下冬季用电负荷新高,其中,45%以上来自冬季采暖需求。

为了降低用户的成本,北京市出台了煤改电优惠政策。农村“煤改电”用户全年不执行阶梯电价,采暖季期间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每户居民在低谷时段用电量1万度内,政府每度电补贴0.2元,用户每度电只需要缴纳0.1元。

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调控中心系统运行处处长董楠介绍,在极寒天然气情况下,最大负荷预测较历史最大负荷增幅超过8%,总体上看从外部电力供应和本地发电,北京电网冬季电力供应有保障。

河北中南部地区11月15日正式进入供暖季。截至目前,河北省的煤改电用户已经超过180万户。

国家电网河北电力调控中心主任王强介绍,今冬,河北省降水较常年偏多两到三成,阶段性寒潮天气多发易发,预测最大负荷5150万千瓦,较上年增长15%。“民生无小事”,他们全力确保高峰用电需求。

在天津市宁河区,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到153.3万千瓦,当地2.3万电采暖用户已经用上了绿电。在每天下午6时至次日早晨4时的电采暖用电高峰期,可以实现绿电供应。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余电上网,居民还能获得一定收益降低采暖成本。

天津市宁河区丰台镇西淮沽村村民杨井树介绍,一个采暖季下来,电采暖比以往烧煤时平均节省约800—1000元。

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调控中心水电及新能源处处长黄志刚介绍,天津地区新能源发电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天津市新能源装机已超过1400万千瓦,这些新能源发电可以就近利用,直接为电网“减压”。
“绿色智能+经济实惠” 国内多个地热供暖项目今冬投运
2025年冬天,国内多个地热供暖项目集中投入运行。山东、陕西、河北等北方地区的居民用上了来自地下2000多米的热能。地热开发的新技术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地下暖流”,地热供暖的最新趋势有哪些?使用成本怎么样?

在山东东营市河口区,居民王其安家里2025年用上了地热集中供暖。通过室内智能温控器设定温度后,系统即可自动调节热水流量,从而实现恒温供暖。


王其安家所用的地热能来自地下2000多米,地下热水通过“取热不耗水+无压回灌”技术,进入能源站多级换热工艺流程后,水和热量被分开,热量被送进千家万户。而水则通过另一组管道进入回灌井返回地层,能耗降低了30%。

国家电网东营市河口区供电公司供电指挥分中心杨榕介绍,他们实时监测全区62个供暖台区的运行数据,系统会自动通知运维人员及时解决问题,故障率能够下降70%左右。东营市2025年实施地热能开发项目10个,计划新增地热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

在陕西西安,国内首个采用地热能集中替代传统供热的示范项目二期工程2025年投入运行。布设的20口中深层地热井,总供暖能力达到232万平方米,可服务周边2万多户居民的用暖需求。

据了解,我国地热供暖面积累计达到14.8亿平方米,如果按照每户家庭100平米计算,覆盖1480万户家庭。

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小荣介绍,2025年以来,他们加快建成京津冀、陕西关中盆地、山东滨州沾化等地区地热替代燃煤、替代天然气供暖项目,更好实现了地热替代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来源:央视网
初审:李皓
复审:张微微
终审:李锐 刘晓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