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正在举办,本次高交会上,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关注的热点。在现场,当灵巧手遇上手语大模型,机器人手语交流员就“上岗”了。


和记者互动的就是搭载了我国首个手语具身智能的手语交互系统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通过它搭载的具身智能模型,可以让普通的具备灵巧手功能的机器人,拥有手语交互能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吕俊增介绍,手语库在国际上没有公开的数据集,他们通过手语合成系统,手工录入5000多条手语到动作之间的交互。

作为科研项目,团队从2008年就开始设计这套手语库。随着具身智能的发展,他们将这套手语库同机器人灵巧手相结合,已经可以适配多款不同自由度的机器人灵巧手。
高校科研成果加速创新
此外,在本届高交会期间,超百所高校、科研院所也携前沿科研成果集中亮相。

这款彩色材料叫零功耗智能控温薄膜,是一种可以实现“冬暖夏凉”的智慧纳米材料。别看它只有薄薄的一层,却大有用途,在建筑降碳、设施节能、服装热舒适和卫星航天等诸多领域都有巨大潜力。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智能无源热控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董恺琛介绍,它是个智能控温材料,可以在高温下把多余的热量散到外面。当温度变低时自动切换成保暖模式,帮助它下面覆盖物体保持住温度。目前,材料的成本大概每平方米可以控制在100元或者是更低。

在中山大学展台,记者看到了这套“心脏性猝死综合防治人工智能可穿戴预警设备”,它不仅解决了传统设备穿戴不舒适、信号噪声大且弱等短板,还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精准识别异常心电特征,预测猝死风险,为心血管疾病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雷宇键介绍,传统的设备心电图采集时间短,他们的设备采集时间可以从原来的24个小时到现在持续一周时间。同时,他们也开发了一系列的模型,给心电信号做降噪,让采集到的信号更好。
国产科技产品“玩转”高交会
目前,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正在举办。本届高交会上,从可实时生成音效的虚拟架子鼓到一键生成服装效果图的AI设计系统,各种国产高科技产品集中亮相,展示出我国科技在自主可控道路上的加速奔跑。


在这一次的高交会上面,许多展商们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产品”。在记者面前,其实有一套隐形的鼓架。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记者手上的这两个棒以及脚上的这个设备,总共可以敲击出9种不同的音色。

这是一个AI服装设计的软件,它可以将服装设计稿转化为成品效果图。

据了解,本届高交会汇聚了全球500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系统整合创新资源,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在构建自主可控科技体系的同时,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平台。
超薄触觉手套 数据即刻“触”达
人手不仅能够传递信息,更能够感知世界。而想让机器人像人一样具备感知能力,就需要增加一些传感设备。在本届高交会现场,记者就体验了一个超薄的触觉手套,它能做什么用?

记者手上佩戴的就是本届高交会上刚刚亮相的一个新技术,全手掌覆盖电子皮肤触觉手套。这个手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感知这个世界,比如说可以记录出它的一些温度压力等数据。当记者用力去握住话筒的时候,电脑上实时的看到这些数据的反馈和变化。通过这样的一个触觉手套,可以帮助机器人更好感知世界。如果人类戴上这样的手套,轻便地去执行一些任务的时候,也可以帮助机器人去采集一些真实世界的数据。

途见科技联合创始人董智介绍,它的里边就是这样一层薄薄的柔软的电子皮肤,当我们把电子皮肤植入到手套里面,就为手套注入了非常多的新功能。这款手套的灵敏度可以达到0.01牛每平方厘米,手套上布置了上千个传感器,这样可以在每秒钟获取到10兆比特以上的数据,它为触觉数据大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数据支撑。
来源:央视网
初审:李皓
复审:张微微
终审:李锐 刘晓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