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直升机索降作业操作指导》《直升机医疗转运及机上操作指导》《直升机舱内物资投送操作指南》等六项航空应急救援领域团体标准在江西景德镇发布。
标准系统性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形成了覆盖“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操作规范体系。
中国航空学会团体标准与认证推进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梁丽涛:航空应急救援过程中间,现在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运营过程,如果说没有标准来进行统一,它的安全性,还有运营的效率,包括彼此之间的协同都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基于这个层面,首发了这六条标准。

标准针对以往作业中可能存在的不规范、不统一之处,提供了详尽的技术依据。规范特种作业,提升复杂场景救援能力。
通过确立规范的人员资质、设备检查、空中操作及特情处置等全流程标准,预计可提升索降任务效率约40%,降低作业风险30%以上。
通过建立规范的物资准备、舱内固定、飞行投送和特殊情况处置流程,预计可将单次投送任务准备时间缩短30%,投送精准度提升50%以上,为构建高效、安全的航空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部署体系,每年部署150余架大中型直升机、10架大型飞机、2.3万架无人机在灾害重点区域靠前护航飞行,为高效组织救援节约宝贵时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初审:林雨晴
复审:赵铁楠
终审:李锐 刘晓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