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关键时间线”,先来感受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加速节奏”。
8月22日,《长春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
10月9日,《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标志着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建设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
10月17日上午,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长春都市圈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把这份包含“前言+12章+42节+11个专栏”的重磅规划,拆解得明明白白。
这到底是个“什么圈”?吉林又要怎么把这个“圈”建得有模有样?
今天咱们就“接地气”唠一唠,把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家底”说清楚!
01
这个“圈”涵盖哪些地方?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以长春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共同组成。
规划范围包括:长春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九台区、公主岭市、农安县、德惠市全域和榆树市部分地区,吉林市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四平市铁东区、铁西区、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源市龙山区、西安区全域和东辽县部分地区,面积约为2.9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1210万人。
辐射范围包括:吉林市永吉县、磐石市,四平市梨树县,辽源市东辽县、东丰县,松原市区、前郭县、扶余市、长岭县,梅河口市等区域。
02
“1351”这串数字有何深意?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坚持中心带动、轴带辐射、多点支撑、协同联动,构建“一中心、三组团,五带、一廊”的“1351”都市圈空间布局。
“一中心”,即以长春为都市圈中心城市。
“三组团”,围绕长、吉、四、辽一体化,打造长吉组团、长平组团、长辽组团。
“五带”是以产业布局为依托,分别为:长吉延长(白山)现代文旅产业带,长辽梅通白(山)医药产业带,长四辽先进制造产业带,四长松白(城)现代农业产业带,辽四长松白(城)能源产业带。
“一廊”,贯通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东北四市,打造引领东北全面振兴的科创产业走廊和对外开放通道。
03
清晰目标勾勒了啥模样?
充分考虑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提出到2030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性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到2030年,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经济总量力争达到1.35万亿左右,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一体化建设取得扎实成效,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作、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基本建成。
第二阶段到2035年,高效贯通的通勤圈、合作共兴的产业圈、宜居宜业的生活圈、应联尽联的智慧圈全面建成。
目标明确了,接下来就是分解重点任务。
《规划》明确,要坚持“协调发展、创新驱动、以人为本、保护传承、开放包容”,从九个方面明确了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任务。
具体包括:构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塑对外开放门户、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塑造特色文脉风貌、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强国内多层次多领域联动、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
04
为啥要建这个“圈”?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从“一座城”到“一个圈”。
规划出台,对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哪些“推力”?省发改委副主任赵姝丽从三个维度入题。
维度一,打造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支撑。发挥都市圈链主企业、产业集群引领带动作用,巩固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石化及新材料产业、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以冰雪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坚持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提升集群化水平,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全省延伸,为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维度二,推动形成差异化的产业布局。统筹考虑都市圈各城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自身定位和科研条件,推动不同地区形成差异化的产业布局,避免产业同质化,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长春市立足打造引领都市圈和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重点发展汽车、高端装备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壮大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现代服务业、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吉林市重点发展化工、碳纤维、冰雪、冶金等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四平市重点发展冶金新材料、智慧农机和换热器等特色装备、新能源和数字经济等新产业,巩固提升现代农业、仓储物流、医药健康、文旅康养等产业集群。辽源市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文旅产业,巩固提升纺织袜业、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
维度三,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依托都市圈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数实融合新型产业生态,打造“吉字号”区域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抢抓都市圈协同发展带来的产业机遇,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大都市圈产业发展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增强对全省辐射带动作用。
这个“圈”,不是简单画个范围,是吉林区域发展的“新棋局”;不是核心独舞,是各市协同的“大合唱”。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每一步,都在为东北振兴写下“吉林答卷”。
未来可期,未来已来!
来源:中国吉林网
初审:李皓
复审:赵铁楠
终审:李锐 刘晓玲